前几天,在高中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一篇短文,将花生排在延缓大脑衰老食品的榜首,称赞它为名副其实的“长生果”,这让我长了知识。花生为大众所喜爱,这早是不争的共识。在近来大力提倡养生之前的不知道多少年,它就已经是人们的口头之好。老百姓喜欢它香喷喷的味道,大约更甚于它的养生功效。
读罢短文,看着文章后面老同学们的留言,不知怎的,像被拨动了心弦,于是,七十年人生中有关花生的种种记忆,如潮水般带着依旧鲜活的影像和声响,一下子涌到眼前。
我们全家都是花生的“铁杆粉丝”,尤其是从小生长在盛产花生的齐鲁大地的父亲臧克家,更视它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佐料。父亲平时非常俭朴,从无奢求,但对于花生米却是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。他这个山东人几乎每天吃饭不能离开“小三样”——大葱、大蒜、花生米。
父亲从不把好东西据为己有,美味佳肴全家共享是他的生活原则。当他那个专门储存花生米的灰色瓷罐中有了储备,每到午餐或是晚餐的开饭时间,他就从里面抓出几大把,放在旧信封中带到饭桌前,在每个人的饭碗边放上一小把,就连我家的保姆也从不落下。看见我们香甜地嚼着他分发的花生米,他的脸上总会绽放出满足的笑意。
然而,需求多,供给就成了问题。尤其是在“三年困难时期”和凭票证供应花生的岁月中,仅靠每年春节一家只给半斤花生的那点量,哪儿能满足、慰藉我们的口腹之需和思念之情?好在我们的大家庭是个和睦温暖其乐融融的集体,父亲的这点爱好,早成了身居济南的我大哥一家的关注重点。每隔一段时间,大哥大嫂就会买来新鲜的长生果,由我大嫂亲手炒制成五香花生米,一袋一袋源源不断地邮寄过来。于是,父亲的灰色瓷罐仿佛成了传说中的宝物,里面的花生米掏也掏不完。父亲总是夸奖我大哥大嫂的孝亲之情,这花生米的“专供”就是这里面一个生动的例证。不仅如此,在我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些年里,大哥大嫂的花生米也多次给我带来惊喜,为北大荒的艰苦生活增加了香甜和温暖。
尤其难忘的事,是在我不满八岁的童年。或许由于父亲的基因遗传,我从小对花生米也很钟情。即使是那年和不满周岁的妹妹同时得了百日咳,这个嗜好也没改变。父亲怕整日咳个不停的我吃花生呛到气管里,就拿了一把比较锋利的小刀,坐在桌边耐心细致地将一个个花生米切成极小的颗粒,再一点点喂到我嘴里,还不住地叮嘱:“慢慢吃,仔细嚼。”如今,六十二年过去,父亲为我切碎花生的瘦削身影就在眼前,口中依然有余香萦绕,耳畔还响着他饱含深爱的叮咛。此刻,我多想回到那幸福的童年!
有关花生米,在我的记忆中并不都是父慈子孝亲情满满的故事,也有令我唏嘘至今的往昔。
非常岁月中,我们这拨“老三届”中学生天南海北地被吹散在四面八方,利用探亲回京的机会和朋友们一聚,在当时真是令人期盼的事。那年,我和几位难得一见的友人相约同游动物园。多年不见,大家可都安好?这是我一直萦绕于心的挂牵。离家前,我找到一点儿已经有些异味的花生米(写到此处不免有些困惑:这样宝贵的东西,当时怎么会放到有了味儿而未入口腹之中呢),放在一个小信封里,准备带到动物园去喂那些可爱的小动物,给这次聚会增添一点点乐趣和欢笑。青年人的团聚,又在久别之后,那种友情的纯真热烈自不必说。边走边聊漫步至猴山前,我掏出装花生米的小信封,拿出几粒投向正在嬉戏的小猴子。大家被它们争抢食物的情景逗乐了。不经意间,这包花生被一只手拿了过去。我回头,是Z君。只见他从小信封中倒出一小把花生米,我以为他会如我一般地投向猴群,谁知他把花生米一下子放入口中,我还来不及阻拦,他就十分享受地嚼了起来。然后……然后他悄悄地把这个小信封塞进自己的衣袋。我赶紧把脸转开……
Z君,北京市原重点男校老高二学生,匀称瘦高的身材,明亮的双眼在镜片后闪着睿智的光。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他,身上散发着儒雅而又阳光的朝气。Z君多才多艺,手中的弓弦一挥,流淌出的小提琴曲《北风吹》听得人如痴如醉。但是那些年,一直在外交战线工作的双亲受到冲击,压得全家人透不过气,Z君和弟妹们生活窘迫,听说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饱饭。我真恨自己为啥不多带些美味的好花生米和零食,让他在团聚时和大家一起尽情享用。
目睹这个其他人都没有发觉的小插曲,我沉默了。他把我带来喂动物的花生米揣进兜里、又怕别人看见的神情,真是难以用文字形容。他是个那样优秀的一米八几的年轻人啊!我的心如灌铅般沉重。抬眼望望身边的朋友,他们中间还有没有与他境遇相同的第二位第三位“Z君”?
一小包已经有些变味的花生米和一件极小的事情,却让我品味出那段非常岁月中人们所经受的苦难。它在我有关花生米的诸多记忆中,添加了别样的滋味和内容。
打造七十年代场景还原区、讲述动批前世今生、“解密”鸿宾楼招牌菜……今天上午,位于西城区阜外大街26号的展览路街道博物馆开门迎客。博物馆面积368平方米,分为“发展变迁”、“科教文卫”和“疏解整治促提升”三个展区。街道负责这个的人说,年内,将推出
还记得9年前的北京什么样儿吗?那时候奥运的热潮还未完全减退,大街上还没有共享自行车,没有滴滴没有闪送,也没那么多满城飞奔的外卖小哥;那时候的北京和今天似乎没有特别大的不同,但似乎点点滴滴都在慢慢改变,于是,就连80后们也慢慢的开始了怀旧……
周全导演的电影《西小河的夏天》此前曾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、平遥国际电影展等多个电影节的青睐,还一举斩获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KNN观众选择奖,成为同年唯一获奖的华语片。但和很多获奖影片一样,这样一部温馨而怀旧的影片并没有在上映后成为热点
粉嘟嘟长方体纸盒,盒子上有个大大的桃子图案,在很多80、90后北京孩子的味觉记忆中,一定会有“摩奇”的位置。 2月5日,“摩奇”通过电商重新回归市场,短短3小时1万箱售罄,至今更是一箱难求,很多人今年的春节年货又多备了一种。众人更是纷纷网上
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在沪系列活动之一,“风华绝代 港片年华”香港主题电影展17日在上海百美汇影城揭幕。 沪港两地电影合作与交流源远流长。尤其是2003年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(CEPA)签署后,
2016年12月23日讯,要想感受诗句里北方冬季的景致,北京周边的滑雪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距离北京市区60公里的怀北镇,坐落着北京最早开业的滑雪场之一——怀北滑雪场。这里小盆地气候阻挡了逆湿温的高温,气温保持在0℃至4℃,“冷湖效应 ”使
洁白的衬衫外面罩着一件干净的灰色羊毛背心,已经全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,配着一副精致的银色细框眼镜……这是程济苍老人在录个人版的“口述实录”。对于92岁的程济苍来说,坐在镜头前,讲讲自己“当年的事儿”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,
2016年7月28日讯,8月6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将举行“华语乐坛30年经典金曲演唱会”。这场演唱会的幕后是一批有情怀的音乐圈内人,齐秦、张信哲、苏芮等十位华语乐坛重磅歌手将登台献唱,届时想必又是一个被怀旧老歌感动的不眠夜。 “让世界充满爱”演
2016年1月8日讯,董浩叔叔宣布退休了!多少70后、80后发现当年那位叔叔已经到了退休年级,实际是一位爷爷了。董浩宣布退休,他在微博称“别了,话筒”。网友则回忆起他主持的《大风车》节目,想起那首主题曲:大风车吱呀吱悠悠的转,这里的风景啊真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,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“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,联系邮箱: